梁文道《一千零一夜》讲读书目,人的体温,人的骨头,人的勇气,被湮灭的历史,被侮辱与被伤害的灵魂,台湾左翼青年的前世今生.白先勇、侯孝贤、林怀民、蓝博洲、杨照、许知远诚挚推荐
书名:赵南栋(梁文道《一千零一夜》讲读,中文小说经典,侯孝贤、白先勇、杨照诚挚推荐)
ISBN:9787510884214
作者:陈映真 著, 理想国 出品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7-01
页数:476
字数:272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包装:精装
是否套装:否
【编辑推荐】
★20世纪中文小说经典.陈映真小说全集大陆shou次出版.人的体温.人的骨头.人的勇气.走过台湾当代历史的后街.一个知识人书写他所身处的时代.*激荡的历史、*炽烈的梦想、*苛烈的青春.和狂飙般的生与死.《赵南栋》收录脍炙人口的名篇《山路》《铃铛花》《忠孝公园》等七部中短篇作品.
★梁文道《一千零一夜》讲读书目.被湮灭的历史.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灵魂.台湾左翼青年的前世今生.究竟人当如何活着?他们曾在暗夜里行路.为了信仰丢却性命.*终没有留下名字.“我写这些故事.其实就想告诉人.人的精神水位曾经这么高过.这样朗澈地赴死的一代.会只是那冷淡、长寿的历史里的.一个微末的波澜吗?”
★白先勇、侯孝贤、林怀民、杨照、蓝博洲、许知远 诚挚推荐.“那是我*次认识陈映真先生的作品.肿着脸.眼睛眯成一条缝.一面读一面哭.哭完再读一遍……这几年重读《山路》《铃铛花》.仍会湿了眼眶.对于弱小的、边缘的人物.他有不渝的爱.对于人世间的不公不义他充满愤怒.这么久以来.他一直在感动着我们.”(林怀民)
★当当专享赠送定制明信片.复刻台湾初版《赵南栋》经典封面.朴素动人.重温经典.
【内容简介】
“请硬朗地战斗去罢.”
《赵南栋》收录陈映真创作于1983-2001年的7部中短篇小说.包括脍炙人口的名篇《铃铛花》《山路》《忠孝公园》等.这一段书写主要是对历史的反省.讲述二十世纪“*激荡的历史、*炽烈的梦想、*苛烈的青春.和狂飙般的生与死”.台湾左翼青年的前世今生.穿越时光的烟尘.噙着热泪.以灵魂的战栗谛听那逝去一代的风火雷电.与被暴力和谣言所欲湮灭的“白色恐怖”的历史正面相遇.被追捕沦为山洞“野人”的莺镇老师高东茂.怀着宗教般赎罪意志的“山路”少女蔡千惠.颓废虚无度日的狱中左翼后代赵南栋.难以返乡的大陆台籍老兵杨斌……陈映真通过力透纸背的书写.将所有被时代压制、涂销的声音与足迹救赎回来.重新赋予那些历史“后街”上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们以眉目与声音.再现他们的现实与理想、软弱与崇高、绝望与希望.淬炼出人之为人的高贵.以及信仰一词的全部重量.
七篇小说劈开笼罩整个二十世纪的茫茫夜雾.掘开历史的幽暗岩层.擦亮人的神性之光.这是*真实的历史.与*真实的诗.为百年离乱的台湾进行精神塑型.
【作者简介】
陈映真(1937—2016).台湾文学家、思想家、社会运动家.
本名陈永善.生于台湾苗栗县.祖籍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淡江文理学院外文系毕业.1959年以小说《面摊》进入文坛.曾获吴浊流文学奖、《中国时报》小说推荐奖、花踪世界华文文学奖等.1985年创办《人间》杂志.开创中文纪实摄影报道先河.关怀边缘族群.为弱小者发声.他的小说以独树一帜的文学风格、对社会嬗变的深刻体察及深切的人道主义精神.影响了一代文学青年和知识分子.陈映真是台湾文坛赓续五四传统的作家和思想家.被称为“台湾的鲁迅”.
1988年台北人间出版社出版《陈映真作品集》十五卷.2001年台北洪范书店出版《陈映真小说集》六卷.2017年台北人间出版社出版《陈映真全集》二十三卷.2020年理想国推出陈映真小说全集三卷.此为大陆首次完整出版.
【媒体评论】
林怀民(作家、云门舞集创办人)——十六岁那年.我鼻窦炎动手术.朋友带了陈映真的小说来探病.那是我*次认识先生的作品.肿着脸.眼睛眯成一条缝.一面读一面哭.哭完再读一遍……这几年重读《山路》《铃铛花》.仍会湿了眼眶.对于弱小的、边缘的人物.他有不渝的爱.对于人世间的不公不义他充满愤怒.先生不呐喊不控诉.始终以独特的温婉的“陈映真语气”感动、激励着我.丧志.或觉得自己有“堕落倾向”时.我回去读陈映真.
梁文道(作家、媒体人.看理想策划人)——陈映真的小说.带着一种日本文学式的柔美、曲折、迂回.他的作品.总是充满了各种价值上的探问.他带给读者的不是说教和灌输.而是刺激你不断地反省、怀疑、提问.这才是一个左派应该具有的批判精神.左派的爱.指的是去爱那些在社会上所有被侮辱、被伤害.同时还发不出声音.被遗忘在历史角落的人.
侯孝贤(电影导演)——陈映真的小说有他的一种能量.这种感动力量可以透过小说形式直接影响到我.陈映真对我们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认为还是*根本、*简单的他的“人格”.我想拍他的小说《铃铛花》《后街》《面摊》.
许知远(作家、单向空间创始人)——陈映真是我的偶像.他既代表知识分子永不停息的批判精神.拒绝与时代潮流妥协;他也充满平民意识.关切小人物的内心与命运.
赵刚(学者)——陈映真的文学是鲁迅、是五四.也同时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文学观.在当代台湾的孤独继承.他要为所有被这个时代所压制所涂销的声音与足迹.透过他的书写救赎回来.他的小说.其实是*真实的历史.与*真实的诗.
杨照(作家)——如果有一种贯穿在陈映真小说中.不灭不变的“陈映真精神”.那会是什么?在我看来.“陈映真精神”的原型.存在于《我的弟弟康雄》那个叙述身份与叙述口气里.存在于陈映真小说中所有曾经因不同际遇.在不同场景下与高贵理想灵光交错相见.却又无力保守理想、使理想成为生活现实的人身上.
聂华苓(作家)——陈映真独树一帜.他的小说不局限于乡土.不卖弄现代.而是基于对“人”的终极关怀.基于人性;用他冷峻而又丰润的笔.写出大量精致、理性、批判性的作品.陈映真就是具有人的体温、人的骨头、人的勇气的文艺家.一直在他称为“台湾当代历史的后街”中独行.
韩少功(作家)——两岸已经分隔很久了.已经久至几代人的时光.但奇怪的是.尽管有些习语、阅历、生活情境的差异.陈映真于我而言却从不难懂.甚至常常给我一种熟悉感.一如我从来不觉得与千年以前的墨子、孔子、老子有什么“代沟”.从来不觉得与万里之外的托尔斯泰、卡夫卡、佩索阿有什么“族沟”或“国沟”.不管在哪里的陈映真其实就像我的邻居、我的同事、我的同桌、我的兄弟.不用太多交往也不会觉得对方生疏.
蔡骏(悬疑小说作家)——三年前的11月深秋.我在从北国到南国的铁路上.看完陈映真的短篇小说《山路》.说的是台湾的白色恐怖时代过后.一个革命的幸存者和赎罪者的书信.文字并不长.我很快读完.忽然眼圈发红.那座湿润海岛上的铁路山路墓碑与日文信札间的痛与爱.令人难以遗忘所有相同的牺牲与怀念.我们仍然走在那条曲曲弯弯的山路上“瞭望着远方”.陈映真.可能是海峡两岸中国人的*后一个理想主义者.那一代人没有走完的山路.终究将要由下一代人继续走下去.哪怕前路是崇山峻岭与茫茫大海.
陈雪(作家)——在十九岁那天下午.眼前站着一位白发苍苍的长者.像从我反复阅读的《人间》杂志里走出来的“写实人物”.当时我真的知道.那时代仍有典范.那不是拿来膜拜追随的.而是一种激励着我相信这个世界仍有人在做着“真正对的事情”.因为这样的人存在让我相信这世界无论多么令人失望还是值得存活.……这世界上应该有什么是值得相信的事情.
陈文芬(媒体人)——我们每一个人都曾经那么像陈映真——在夜里独自读过《山路》.泪流满面.在黎明微光里细细思索陈映真的日语阴性的中文语法.在美丽委婉当中.寻找一种自信跟坚强.*后变成深山里的一朵花.像丝绸绢带一般细水飞流山谷.不管别人怎样评价陈映真的民族立场.他就是一个文学的国王.
杨佳娴(诗人)——从*早的《面摊》开始.历经被吕正惠称之为“自传时期”与“现代主义时期”的六七年间.陈映真一直自觉或不自觉地于作品中流露诗人的感伤气质.无论处理的是怀疑、压抑或反省的题材.总有一双仓皇、忧愁的眼睛在那里张望着.姿态中不免有些自怜的意味.在绝望与希望之间徘徊、思虑.那是理想主义者的深蓝色剪影……尤其《山路》一篇.蔡千惠长长的忏情书.走在台车道上怀着赎罪之宗教般意志的少女.关于自我生命在商品世界中陷溺的反省.喜欢或不喜欢陈映真的人.都能够为之触动.
【目录】
铃铛花
山路
赵南栋
当红星在七古林山区沉落
归乡
夜雾
忠孝公园
后街:陈映真的创作历程/陈映真
陈映真文学年表
【书摘与插画】
铃铛花(节选)
一九五○年.
我一个人蹲在崁顶上一座废弃的砖窑旁边.看着早上九十点钟的太阳.透过十月的莺镇晴朗的天光.照在崁子下一片橙黄色的稻田.崁子上面的这废窑.隔着约略四十公尺的斜削的险坡.和崁下的一排林投树林相接.这一整个斜坡.数十年来.一直是这附近一带的陶窑丢弃它们烧坏了的陶器的场所.一大片或橙黑、或焦褐、或破损、或变形的陶器的尸体.在越发明亮起来的阳光里.越发散发出一片橘红色的微光.恍惚一看.竟把杂乱地生在斜坡上的野草.也烘托成橙黄的颜色了.斜坡的很远的一端.正有几个穷人的孩子.带着一只黑色的土狗.捡拾着可用的盘、碗、小瓮之类.有一个男孩轻轻地滑下斜坡.响起一阵轻脆的陶物相挤碰的声音.连同小孩的哗笑和狗的吠声.传了过来.
事实上.方才我也捡到了几样很好的东西:一只深咖啡色的煎药壶.一只稍微倾斜的、画着两只突睛金鱼的粗瓷大盘.我把它们都放在我和曾益顺共有的秘密储藏室——废窑里了.这时候.忽然从铁路那边的莺镇小学.飘来一阵又一阵琅琅的读书声.我的心中.蓦然泛起了一阵寂寞.我瞒着家里.天天跟着阿顺逃学.竟而已经三天了.
天逃学.实在是为了太想看看曾益顺饲养的小青蛇.才跟了阿顺到这废窑来的.
那一天.曾益顺拉着我的手走进了废窑.我终于看见了养在一个肚子上裂开了一条细缝的大水缸里的.暗绿色的小蛇.曾益顺得意地从另一个养着野蛙的水缸里.抓出一只只灰色或者土色的小蛙.丢到蛇缸里.那原本不住地慌忙着试图把头伸出缸外.却总是不到水缸的半腰就滑落到缸底的小蛇.在我还来不及看清楚的瞬间里.就把那不住跳动的泥色的青蛙.含在嘴中.只让两条挣扎着划动的蛙腿露在嘴外.青蛙“唧——唧——”地悲鸣着.那暗绿色的小蛇.却只消几个吞咽.就把整只青蛙吞食了.我看见那原本细瘦的蛇颈.因为一团蛙肉而胀大起来.并且十分缓慢地向着蛇身移动.就这样.我们把一只只青蛙丢进蛇缸里.直到小蛇再也吃不动了.懒懒地注视着两只青蛙瑟缩在身边.才爬出了废窑.
就是那天.曾益顺几经考虑.答应了让我也共有这个废窑.却不是毫无条件的.
“.要守秘密.”
比我高了一个头.黝黑而粗壮的曾益顺说:
“第二.要把自己爱的东西.放到窑里去.”
第二天.我把一截姊姊做裁缝用的粉笔、一座日本人留下来的木雕弥勒笑佛.从家里偷出来摆在废窑里.但无论如何.我总觉得自己的贡献.怎么也比不上曾益顺的小蛇和一缸子野蛙.而感到羞愧.然而.曾益顺却对那一座抚腹大笑的弥勒佛十分称意.以为有了它镇坐在窑中.可以驱除夜中来到废窑里借宿的孤鬼和游魂.而从此.我们在进出废窑时.无端地多出一道向着废窑合十的仪礼了.
“不许这边走!听到了吗?回去……回去!”
听见曾益顺的声音.我霍地绕过了废窑.
“阿顺!”我叫着说.
我看见曾益顺伸开两手.背向着我.站在通往废窑的小径上.阻拦着满身褴褛的一个小女孩、两个较小的男孩和一条壮硕的黑色的土狗.
“这路也不是你的……”那为首的.抱着满怀捡来的瓦盆和大小陶碗的女孩说.
“这路是我开.这树是我栽……”
曾益顺唱着说.黑狗“汪汪、汪汪!”地叫了起来.“×你娘哩.你吠个什么×!”曾益顺怒声说.捡起石头.向
着往后逃窜的黑狗掷去.女孩和男孩悻悻地调转头走了.
“凸肚尸.你半路死唉……”
女孩在半路上开始咒骂起来了.狗依然汪汪地叫着.
“这路若是你的.脱下裤子围起来吧!”女孩自恃必在石头扔不到的距离.大声叫嚷着.“你凸肚短命.没好死哟!”
曾益顺默默地向着废窑走来.额头上蓄积着一层单薄的汗珠子.当他走过我的身边的时候.我听见了束紧在他的腰上的鱼笼里.有东西不断地跳动.发出沉闷的“扑、扑”的声音.我知道.那是小青蛇的餐点——青蛙.
一阵微风带着时强时弱、时近时远的风琴声.向着崁顶上的废窑吹来.在琴韵中.我听见这整齐的歌声:
——太阳出来亮晃晃.
中国的少年志气强.
志气强唉……
啊.都第二节了.是中年级的唱说课.我想着.我于是想起了坐在风琴前时还能露出大上半身的、瘦高的陈彩鸾老师.她老是把“志气强”唱成“住气强”.我对自己微笑起来.
“……志气强——”我轻轻地唱了起来.然后又学舌地.摇晃着肩身.唱着:“中国的少年.住气强——唉……”
“早上.喂过了吗?”
曾益顺把头探出窑外.问着说.
“嗯.”我说.
“不要喂得太饱.”阿顺苦着脸说.“胀死了.找你赔.”
我看见阿顺爬出窑口.草草地向着黝黯的窑内合十一拜.风琴声和学生们的歌声又飘飘忽忽地传来.我们静默地望着崁下金黄色的、广阔的稻田;望着在十月的微风里无甚兴致地摇曳着的竹围.耳朵和心里却不约而同地倾听着从小学那边流泄过来的风琴声和歌声.
“明天.我不想来了.”
我望着远处稻田和溪埔相接的地方.悠悠地说.
阿顺吃惊地回过头来望着我.
“我想回学校去.”我低下头.嗫嚅着说.
“好嘛.”沉默了一会.阿顺说.“明天.我一定带笋龟来给你.”
“骗人.”
“为什么?”阿顺说.“咦呀.为什么?”
“因为十月里.没有笋龟.”我说.“你自己说过的.”
阿顺沉默了.
“有是有的.”阿顺终于说.“有是有的啦.只是要往尖山的山顶上的竹林去找.老笋龟.全在那儿.这么大……”
阿顺把两个拇指并排起来.以像老笋龟之大.
“真的?”
“真的.”阿顺说.憨厚的脸上.突然轻轻地暗淡了下来.“只是我二叔不能再带我上山去了.”他忧心地说.“我二叔.他快死了.”
“噢!”
两个多月前.台风带来连日的豪雨.使大汉溪水哄哄地上涨了.风雨一歇.阿顺的二叔和别的乡下小伙子.跳到汹涌的溪流中去钩拖大水冲下来的流木当柴火.不慎被一大块深山流下来的大材.从胸背猛撞了一下.及至被救上岸来.阿顺他二叔当下就吐了几口殷红的血水.据说就从那时直躺到现在.不能起来.
我们俩又沉默起来.听着呜呜的风琴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