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书是毕飞宇关于他生活、写作、阅读的记叙与思考,谐趣,赤诚,思辨,灵动,感受“毕氏语言”的魅力.
书名:写满字的空间(毕飞宇文集)
ISBN:9787020168620
作者:毕飞宇 著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1-01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包装:平装-胶订
是否套装:否
【编辑推荐】
在近三十年的创作中.毕飞宇不以高产著称.但他的每一部作品从创作伊始.就被赋予了坚实的质地.都折射出毕飞宇文字的一个独特品质.那就是他始终如一的对于知识分子立场的坚持和维护.他的文字始终关注人.关注人和他所处的社会的关系.关注人的疼痛.关注这个社会的病痛.这个几乎可以说从五四以来的一个经典命题.毕飞宇在他的创作中.给予了新时期的承担和回应.这正是毕飞宇创作可以一直保持较高水准的原点所在.也是他赢得广泛而经久的尊重和热爱的内因.他的作品值得大家经久阅读.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毕飞宇一直被大家公认为小说家中的思想家.长期以来.他的工作就是虚构.然而.在他近三十年的虚构生涯里.时常也会非虚构——写一些散文和随笔.这本书就是毕飞宇关于他生活、写作、阅读的记叙与思考.谐趣.赤诚.思辨.灵动.感受“毕氏语言”的魅力.
【作者简介】
毕飞宇.出生于江苏兴化.1987年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现为南京大学教授.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小说创作.著有《毕飞宇文集》四卷(2003).《毕飞宇作品集》七卷(2009).《毕飞宇作品集》九卷(2015).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哺乳期的女人》《地球上的王家庄》.中篇小说《青衣》《玉米》.长篇小说《平原》《推拿》;散文集《苏北少年“堂吉诃德”》《写满字的空间》;文学讲稿《小说课》;文学对话录《小说生活——毕飞宇、张莉对话录》.《哺乳期的女人》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玉米》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Three Sisters》(《玉米》《玉秀》《玉秧》)获第四届英仕曼亚洲文学奖.《推拿》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7年获法国文化部“文学艺术骑士勋章”.作品有二十多个语种的译本在海外发行.
【媒体评论】
我听说现在的孩子们越来越不喜欢写作文了.这真是不可思议.这甚至是灾难.孩子们有多少古怪的、断断续续的念头渴望与人分享?他们害怕作文.骨子里是害怕表达的方式不符合别人的要求.在害怕面前.他们芭蕉叶一样舒展和泼洒的心智犹如遭到了当头一棒. ——毕飞宇
我有一个白日梦.在这个白日梦里.我将有两个儿子.还有五到七个女儿.我猜想我是一个父性很重的男人.我喜欢做父亲.尤其渴望给一大堆的女儿做父亲.遵照“贱养儿子娇养女”这个的原则.我对我的女儿将无比地纵容.然后.她们一个一个出嫁了.我的女婿们却愁眉不展.他们不停地向我抱怨.你老人家怎么生下了这么一大堆不讲道理的东西.我能怎么办?我只有哄.哄完了我的女婿.再哄我的女儿.你们可要好好过日子啊. ——毕飞宇
我对“冷”很敏感.因为我怕冷.我的生日是1月19日.用我母亲的话说.那是“四九心”.是冰天雪地的日子.在我离开母体之后.接生婆把我放在了冰冷的地面上.中间只隔了一张《人民日报》. ——毕飞宇
在二十岁之前.许多人都会经历四个梦:一是绘画的梦.你想画;一是歌唱的梦.你想唱;一是文学的梦.你想写;另一个则是哲学的梦.你要想.这些梦会出现在不同的年龄段里.每一个段落都很折磨人. ——毕飞宇 |
【目录】
目录 Ⅰ 三十以前 我家的猫和老鼠 歌唱生涯 我的野球史 人类的动物园 飞越密西西比 Ⅱ 写满字的空间是美丽的 一支烟的故事 这个字写得好 我能给你的只有一声吆喝 Ⅲ 卡夫卡出生在布拉格 我也有点儿说不上来 货真价实的古典主义 《朗读者》.一本没有让我流泪的书 行为与解放 找出故事里的高粱酒 Ⅳ 自述 几次记忆深刻的写作 谁也不能哭出来 谈艺五则 写一个好玩的东西 我有一个白日梦 《平原》的一些题外话 《推拿》的一点题外话 恰当的年纪 情感是写作的诱因 我和我的小说 中篇小说的“合法性” Ⅴ 手机的语言 记忆是不可靠的 地域文化的价值倾向 文学的拐杖 文人的青春——文人的病 Ⅵ 好看的忧伤 青梅竹马朱燕玲 上海的向黎静悄悄 王彬彬断想 |
【免费在线读】
Ⅰ三十以前
我生于一九六四年的一月.但具体到日子则不能肯定.大致在二十四日前后.我们这一茬人.来到这个世上本来就不是欢天喜地的事.没有必要仔仔细细去纪念.但生日我总是过.就在二十四日.
我的童年在乡村.少年时代搬到了水乡小镇.青春期回到了县城.大学就读于扬州.毕业后“分”到了南京.活到现在.能说的好像也就这么多.
我的童年过得还好.没有挨过真正的饥饿.但我的童年也出了一些问题.的敌人就是时间.我害怕过不完的夏季午后.害怕没完没了的夏日黄昏.没有人和我一起玩.我能做的事就是沿着每一家屋后的阴凉游荡.然后再沿着每一家屋前的阴凉游荡.游荡完了.学校的操场上还是有一大块金色阳光.我写过一个中篇.叫《大热天》.写过一个《过不完的夏季》.写过一个《明天遥遥无期》.当初用这些题目都是无意而为的.或者说言不在此.但回过头来看看.总能看见夏日时分留给我的初畏惧与初忧虑.我童年里的盼望就是明天.而明天空空荡荡.只能又是下一个明天.这是典型的动物生态:活着的目标直接是活着.我的童年游移在夏日阴影中.忧郁与白日梦盈溢了我的人之初.盈溢了我的童年黄昏.好在时间这东西自己会过去.要不然.真有些麻烦.
少年时代我的父母调到了一座水乡小镇.这个镇被两块湖面夹在中间.春夏秋冬都有与乡野不同的风景.这里著名的东西是船.几乎家家都有.每家每户的事情都在水面上漂漂浮浮.应当说.这个水乡小镇有一种明丽的格调.但我的印象中.总有一股脱不掉的阴森.那些石板小巷又深又窄.那些小阁楼又灰又暗.我的眼睛是在乡下成长起来的.习惯了在平坦与辽阔中自由自在.但小镇使我的张望有了阻隔.前后左右都是青灰色墙壁.我站在石板巷里.贴着墙.一家又一家婚丧嫁娶从我的鼻尖底下经过.从小巷的这头到那头.或者说.从小巷的那头到这头.那些小巷子总是很弯.几乎找不到十米以上的直线.长大后我当然明白.宽敞与笔直原本是大都市气派.小乡镇是不可能有那种格局的.但弯弯曲曲带来了视觉难度.带来了观察障碍.所以小镇在我的记忆中永远有一种神秘.有一种隔雾看花的恍如梦寐.它像水的平面.没有来龙去脉.没有因果关联.我承认.我这个外乡客做得有点吃力.活得远不如在乡野时实在透明.小镇上有许多空宅.有许多终年紧闭的阁楼.它们一律长满了绿色青苔与灰色瓦花.那些建筑与植物成了我少年记忆的背景.那个水乡小镇弥漫了一股鬼气.它们至今萦绕在我的梦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