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吉?马奇历险记》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贝娄的成名作,也是他*著名的代表作之一.
书名:索尔·贝娄作品系列:奥吉·马奇历险记(精装)
ISBN:9787020134991
作者:索尔·贝娄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2-01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包装:精装
是否套装:否
【内容简介】
《奥吉·马奇历险记》是贝娄的成名作.也是他*著名的代表作之一.主人公马奇是来自贫民窟的犹太少年.自小起周围的各色人等都想支配他的命运.因为贫困.他从事过许多职业.但只要发现有被控制的危险.他便立即抽身走开.他虽然没有失去“自由”.但也找不到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他曾想到美丽的大自然中办一所孤儿院.把爱播向人间.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小说结束时.他成了倒卖战争剩余物资的掮客.
【作者简介】
索尔·贝娄(Saul Bellow.1915-2005).美国作家.生于加拿大魁北克省的拉辛.在蒙特利尔度过童年.1924年.举家迁至美国芝加哥.1933年.贝娄考入芝加哥大学.两年后.转入西北大学.于1937年毕业.并获得社会学和人类学学士学位.同年.赴威斯康星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之后长期在大学执教.
出版于1953年的《奥吉·马奇历险记》使贝娄一举成名.奠定了他的文学地位.其后.他陆续出版《雨王亨德森》(1959)、《赫索格》(1964)、《赛姆勒先生的行星》(1970)、《洪堡的礼物)(1975)、《系主任的十二月》(1982)等.这些作品袒露了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精神苦闷.从侧面反映了美国当代“丰裕社会”的精神危机.此外.贝娄还出版过诸多中短篇小说集、剧本.以及游记.
在其创作生涯中.贝娄集学者与作家于一身.他在创作上继承了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某些传统.并采用了现代主义的一些观念和手法.极富创造性地塑造一些充满矛盾和欲望的反英雄.他曾三次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一次普利策奖;1968年.法国政府授予他“文学艺术骑士勋章”;1976年.由于其作品“融合了对人的理解和对当代文化的精妙分析”.贝娄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免费在线读】
书摘试读:
我是个美国人.出生在芝加哥——就是那座灰暗的城市芝加哥——我这人处事待人一向按自己学的一套.自行其是;写自己的经历时.我也离不开自己的方式:先敲门.先让进.有时候这样做出于天真.有时候就不完全是那么回事了.不过.赫拉克利特a 说过.一个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到头来.怎么也没法掩饰敲门的性质.不管是门上装有消音材料.还是手上戴着手套.
人人都知道.隐瞒是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完美无缺的.要是你想隐瞒住一桩事情.就得隐瞒住与其有关的其他事情.
我自己的父母对我影响不大.不过我喜欢我妈.她是个头脑简单的女人.我从她那儿学到的不是她的教诲.而是她的实际教训.这可怜的女人.她实在也没有多少东西可教诲的.我的兄弟和我都很爱她.我这是代他们两个说啦.代我哥哥这么说.丝毫不成问题;代我弟弟乔治说.我就得负责任了——他生来就是个白痴——不过他的想法倒也无需猜测.因为当他拖着僵硬呆板的脚步.沿着后院卷曲的铁丝篱笆来回逛荡时.就经常哼着自己的一支歌:
乔治·马奇、奥吉、西梅.温尼·马奇.个个.个个爱妈咪.
除了温尼以外.他说的都对.温尼是劳希奶奶的一只卷毛狮子狗.它吃得太多.又肥又老.妈妈是劳希奶奶的用人.因而也就成了温尼的用人.这只狗气喘吁吁老爱放屁.它趴在老奶奶的搁脚凳旁.一只绣有柏柏尔人a 举枪射狮子的垫子上.温尼属老奶奶个人所有.是她的随员.而我们其余人.特别是我妈.全都是她的子民.我妈把盛有狗食的盘子递给老奶奶.然后.趴在老奶奶脚旁的温尼再从她手里接受食物.她的手和脚都很小.脚上穿着一双皱巴巴的棉线织袜.她的拖鞋是灰色的——啊.是毛毡的那种灰色.是压制人心灵的那种灰色——上面饰有粉红色的丝带.而我妈却有一双大脚.整天套着双男鞋.屋里屋外忙个不停.鞋子上往往连鞋带也没有.她头上戴顶掸尘用的或者头巾式的女帽.看上去像个棉花做的什么人模拟的大脑.妈妈秉性温顺.身材修长.一对圆眼睛很像乔治——柔和、淡绿色、圆圆的;略长的脸盘上泛出健康的好气色.由于操劳家务.她的手红红的.一口牙齿已经掉得所剩无几——还得留心生活的敲打——她和西蒙都穿着开了线的破旧毛衣.妈妈不仅有一对圆眼睛.还有一副圆眼镜.那是我陪她一起去哈里森街的免费诊疗所配来的.那一次.事先经过劳希奶奶调教.我才去诊疗所撒了一通谎.现在看来.并非定要撒谎不可.可当时.大家都认为必须那样.尤其是劳希奶奶.她是我年轻时在里弄街坊中常见的那种马基雅维利b 式的人物.总之.在我们出门前.老奶奶就把一切考虑得十分周全.她一定是在她那冷冰冰的小房间里.缩在羽毛褥垫中.花了几个小时的运筹谋划后.才在吃早饭时向我布置任务的.理由是.她认为我妈不够机灵.会把事情搞坏.可我们没有一个人想到.这也许并不需
要什么机灵.这是一场舌战.诊疗所的人一定会问.为什么慈善机关不付这笔眼镜钱.所以千万别提慈善机关.你只说我爸有时寄钱来.有时不寄来.妈收了寄膳房客.这话倒是真的.只不过说得巧妙体面一点.抹杀和省略了某些重大事实而已.说给那班人听.这已经够真的了.当时我虽然才九岁.对这类事已能心领神会.要比我哥哥西蒙强.西蒙太直率.玩不了这套花样.而且不知怎的.他还从书本上学了一些英国小学生的荣誉感之类的东西.《汤姆·布朗的学生时代》一书.多年来对我们就颇有影响.可是境况使我们没法身体力行.